Thursday, May 31, 2007

Keeping Chickens in Your Backyard?!











http://www.wikihow.com/Keep-Chickens-in-a-City


It is amazing that some Americans are actually keeping /encouraging others to keep chickens in their backyards! They seem never worry about bird flu...

Monday, May 28, 2007

詩與詞


如果心底話
不可言喻
便訴諸詩詞…

寫星月玫瑰
寫顏色氣味
寫青春深秋
寫聲音輪廓

…千篇萬遍
只想你明白
我的心底話

Graduation 2007

能夠在UIUC讀書,確實是奇異恩典。
Hope the very best for every graduate!







Friday, May 25, 2007

《以畫為喻》

最近對寫作多了一點體會。很佩服鍾情文字創作的朋友,他們的手腕和感興真令人羨慕。這令我想起中四的第一篇課文。

------------

《以畫為喻》 葉紹鈞

咱們畫圖,有時候為的實用。編撰關於動物植物的書籍,要讓讀者明白動物植物外面的形態跟內部的構造,就得畫種種動物植物的圖。修建一所房屋或者佈置一個花園,要讓住在別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園是怎麼個光景,就得畫關於這所房屋這個花園的圖。這類的圖,繪畫的動機都在實用。讀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別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這類圖決不能隨便亂畫。首先把畫的東西看得明白,認得確切。譬如畫貓罷,牠的耳朵怎麼樣,牠的眼晴怎麼樣,你如果沒有看得明白,認得確切,怎麼能下手?隨便 畫上豬的耳朵,馬的眼睛,那是個怪東西,決不是貓;人家看了那怪東西的圖,決不能明白貓是怎樣的動物。所以,要畫貓先得認清貓。其次,還得練成熟習的手 腕,心裏想畫貓,手上就得畫成一隻貓。像貓這種動物,咱們中間誰還沒有認清?可是咱們不能個個人都畫得成一隻貓;畫不成的原因,就在乎熟習的手腕沒有練成。明知道貓的耳朵是怎樣的,眼睛是怎樣的,可是手不應心,畫出來的跟知道的不相一致,這就成豬的耳朵,馬的眼睛,或者什麼也不像了。所以,要畫貓又得練 成從心所欲的手段。

咱 們畫圖,有時候並不為實用。看見一個鄉下老頭兒,覺得他的軀幹,他的面部的器官,他的蓬鬆的頭髮跟鬍子,線條都非常之美,配合起來是一個美的和諧,咱們要 把那美的和諧表現出來,就動手畫那個老頭兒的像。走到一處地方,看見三棵老柏樹,那高高向上的氣派,那倔強矯健的姿態,那蒼然藹然的顏色,都彷彿是超然不 群的人格的象徵;咱們要把這一點感興表現出來,就動手畫那三棵老柏樹的圖。這類的圖,繪畫的動機不為實用,可以說無所為;但也可以說有所為,為的是表出咱 們所見到的一點東西,從鄉下老頭兒跟三棵老柏樹所見到的一點東西──就是「美的和諧」、「彷彿是超然不群的人格的象徵」。

這類的圖也不能隨便亂畫。第一,見到須是其切的見到。人家說那個鄉下老頭兒很美,你自己不加辨認,也就跟著說那個鄉下老頭兒很美,這就不是真切的見到。人家都畫柏樹,以為柏樹的挺拔之概值得畫,你就跟著畫柏樹,以為柏樹的挺拔之概值得畫,這就不是真切的見到。見到不真切,實際就是無所見,無所見可是也要畫,結果只畫了個鄉下老頭兒,畫不出那「美的和諧」來;只畫了三棵老柏樹,畫不出那「彷彿是超然不群的人格的象徵」來。必須要把整個的心跟事物相對,又把整個的心深入事物之中,不僅認識它的表 面,並且透達它的精蘊,才能夠真切的見到些什麼。有了這種真切的見到,咱們的圖才有了根本,才真個值得動起手來。第二,咱們的圖既以咱們所見到的一點東西 為根本,就跟前一類的圖有了不同之處:前一類的圖只須見什麼畫什麼,畫得準確就算盡了能事;這一類的圖為要表示咱們所見到的一點東西,就得以此為中心,對材料加一番選擇取捨的工夫。這種工夫如果做得不到家,那麼,雖然確有見到,也還不成一幅好圖。那老頭兒的一把鬍子,工細的畫來,不如粗粗的幾筆來得好;那 三棵老柏樹交結著的椏枝,照樣的畫來,不如刪去了來得好;這樣的考慮就是所謂選擇取捨的工夫。做這種工夫有個標準,就是咱們所見到的一點東西。跟這一點東 西沒有關係的,完全不要;足以表出這一點東西的,不容放棄;有時為了要增加表出的效果,還得以意創造。而這種工夫的到家不到家,關係於所見的真切不真切; 所見愈真切,選擇取捨愈有把握,有時幾乎可以到無所容心的境界。第三,跟前邊說的一樣,得練成熟習的手腕。所見在心,表出在手腕,手腕不熟習,根本就畫不成圖,更不用說好圖。這個很明白,無須多說。

以上兩類 圖,次序有先後,程度有深淺。如果畫一件東西不曾畫得像,畫得準確,怎麼能在一幅畫中表出咱們所見到的一點東西?必須能畫前一類圖,才可以畫後一類圖。這 就是次序有先後。前一類圖只憑外界的事物,認得清楚,手腕又熟,就成。後一類圖也憑外界的事物,可是根本卻是咱們內心之所見;憑這一點,它才成為藝術。這就是程度有深淺。這兩類圖咱們都要畫,看動機如何而定。咱們要記載物象,就畫前一類圖;咱們要表出感興,就畫後一類圖。

我的題 目「以畫為喻」,就是借圖畫的情形,來比喻文字。前一類圖好比普通文字,後一類圖好比文藝。普通文字跟文藝,咱們都要寫,看動機如何而定。為應付實際需 要,咱們得寫普通文字;如果咱們有感興,有真切的見到,就得寫文藝。普通文字跟文藝次序有先後,程度有深淺。寫不出普通文字的人決寫不成文藝;文藝跟普通 文字原來是同類的東西,不過多了一點咱們內心之所見。至於熟習的手腕,兩方面同樣重要;手腕不熟,普通文字跟文藝都寫不好。手腕要怎樣才算熟?要讓手跟心相應,自由驅遣語言文字,想寫個什麼,筆下就寫得出個什麼,這才算是熟。我的話即此為止。

Saturday, May 19, 2007

Fresh from CUHK Alumni Newsletter

引述:

The University Pro-Vice-Chancellor Professor Jack Cheng met with some students of the CU Student Press on 17 May. The following text contains the message of Prof Cheng conveyed at the meeting.

中大鄭振耀副校長就《中大學生報》與同學會面

副校長與同學會面 了解同學需要

大學自《中大學生報》事件發生以來,一直非常關心同學,明白同學現時面對很多壓力。今天副校長鄭振耀教授、大學輔導長何培斌教授、學生事務處處長梁天明博士、崇基學院輔導長方永平教授,與《中大學生報》上屆及今屆出版委員會成員及中大學生會會長會面,副校長希望親身了解同學現時面對的困難和需要,盡量協助同學。

由大學教務會學生紀律程序成立的委員會,其決定是獨立的。大學在影視處決定將學生報送往淫褻物品審裁處評定之前,已經成立有關委員會。

澄清調查未完成 發信並非處分

由於有很多溝通上的誤會,同學未必全然了解,因此在會面上鄭教授再次澄清,委員會直到目前只就事件作出一個初步結論,調查程序尚未完成,也未有就處分作出任何決定。學校發信給今屆的十一位出版委員,用意是要敦促同學,所出版的刊物不應含有不雅及粗鄙的內容,而不是處分。

因進入司法程序 大學委員會程序暫緩

鄭教授又向同學轉達,有鑑於淫褻物品審裁處對《中大學生報》的評級可能涉及司法程序,委員會決定暫緩進一步的程序,在稍後適當時候才再約見有關同學聽取他們的陳述。

中大尊重言論出版自由

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一直強調,大學絕對尊重同學的言論自由和《中大學生報》的出版自由,同學有廣闊的空間,探索不同議題。大學從來不會事先審查《中大學生報》,以後亦不會。校長亦明言,不會為學生報訂立指引。同學擁有編輯自主的同時,亦應該注意社會普遍接受的道德標準,更不應違反法律。

校友律師義務為同學提供法律協助

中大明白同學的需要,已安排律師幫助同學了解當前的法律處境,就有關法例、事件的法律程序、同學可能面臨的情況等,提供一個初步法律解釋。律師提供的有關資訊,已給同學參考。此外,有多位現職律師的校友,關心同學的情況,表示願意義務為同學提供法律協助。《中大學生報》有關同學將於今晚與校友律師見面,商討有關法律程序。鄭教授表示相信有校友將會以私人名義籌款,協助同學進行有關法律程序。


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七日

再續

這個討論區有中大學生報的聲明,以及一些有意思的討論。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16758&group_id=11

我對這件事還沒有組織出一套自己的想法,但其中一些思想方向:

1。如果我是中大學生事務長,或只是一位教員,我會怎樣做。

2。學生運動從來都具爭議性。但這次不是政治意見極端,而是牽涉道德價值,故爭議性更大。

3。社會的道德標準由誰定?

4。從這件事反映出學生運動的式微。大學學生組織在社會上的功能大不如前。其中部分原因是大學生缺乏在這方面的發展機會,推行活動時容易會眼高手低,造成鬧劇。另外是大學學生組織(甚至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公信力及應受性很低。事情發生後社會,學校,同學都對學生組織不信任,很快便將事情定性為學生荒唐或者貪玩。

Friday, May 18, 2007

轉載馬家輝談中大學生報風波


你信民政局, 抑或信"淫審處"?

恭喜《中大學生報》的小朋友,你們真是好運氣,心想事成,年紀輕輕即能編輯出一份可能是有史以來閱讀率最高的學生刊物。

為什麼是「心想事成」?

爭取高閱讀率本來就是你們炮製「情色版」的心志之一嘛,2 月號的《中大學生報》第23 頁上不是明明寫這樣的版頭按語嗎: 「都真係想試下知道到底有冇人睇呢版,同埋讀者或者自己有咩意見,所以整呢個問卷調查,絕不想懶科學化呢樣野,目的只在介紹及致送紀念品給有需要的人。填 妥這問卷,交到學生報會室,即可獲得紀念品,安全套乙個。」

好了,有不少學生填了,問卷交回,編輯部把部分答案如實刊出,經由傳媒炒作、校方發惡、官府追究,平地一聲雷地捲起了一場情色風暴,一份本來可能沒有什麼 人有興趣細心閱讀或認真對待的學生刊物驟變全港矚目、一紙難求,連刊載虛擬版本的網絡侍服器亦大塞車; 「求仁得仁」,小朋友們應該覺得非常開心。

當然不是沒有壓力的。這場風暴由傳媒、校方、官府三方聯手撩撥,等於祭起了三道符咒,欲把小孫悟空們壓在五指山下,剛升上所謂大學的小朋友未見過江湖風 浪,自會腳震或落淚。可是,腳震歸腳震,落淚歸落淚,小孫悟空們的反應大抵已夠成熟,他們面對一波連一波的言論非議和官司威脅,依然夠膽企硬兼還擊,該出 席論壇時出席論壇,該召開記者會時召開記者會,該推動聯署時推動聯署,大有「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之勢,僅是這份勇氣已非常值得成年人為之鼓掌,中文 大學有此門生,劉遵義其實應該到烽火台前開香檳慶祝。

細察這場風暴,大可把風眼源頭定位為傳媒之荒謬、校方之慌亂、官府之荒唐。

傳媒之荒謬在於不分清紅皂白地把學生報的「情色版」類比為小報紙的「風月版」。前者旨在透過性慾禁忌話題以撞擊思考、激發辯論,以3 月號為例,從第23 到27 頁皆有不同文章互為延伸,對於被一般人視為幽黯的慾念,既有呈現,亦有拆解,構成了多聲道的喧嘩,而任何明白文明進程的人必知,唯有多聲道始能進步,協調 和鳴則往往導致死寂; 後者呢,存在目的純粹是把性慾等同為消費,並且只是一元化式、女體征服式的消費,箇中又深深糾纏報社的廣告利益瓜葛,跟思考辯論毫不相干。但到了某些報 紙記者的眼中和筆下,舉凡談及性慾,竟都變成了等量齊觀的色情淫穢,如斯新聞處理,除了反映記者編輯自己的頭腦不長進,實無其他意義。

校方之慌亂在於不管三七廿一地對學生報編委施壓,既有軟功的所謂勸喻,亦有強硬的閉門裁決,連中大校長都在未曾閱讀學生報之前便急於搖頭發言,充分顯示了 掌權者在坊間保守輿論下之自亂陣腳,如斯校政處理,不管是否中大校友,皆應為之感到悲哀。風暴颳起後,中大校方不斷強調「願意為學生報編輯提供心理輔 導」,這就更令人於悲哀之餘感到可笑。學生們正在勇敢應戰呢,還稀罕什麼輔導呢?或許,真正需要接受輔導的是被保守輿論嚇怕了的劉遵義以及有份做出裁決的 校方高層。

官方之荒唐在於由影視處下令淫穢物品審裁處(下稱「淫審處」)集中審評「情色版」,終而得出所謂「二級不雅」的初步裁定(編按:今天始正式公布)。觀乎 《中大學生報》之「情色版」,連續數期皆有不同主題和不同形式,有時候嬉戲,有時候認真,有時候含蓄內斂,有時候比較風媚露骨,但無論採取何種主題和形 式,版面上皆有或長或短的思考按語,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按語有如「框架」(frame),足以產生把雜亂轉化為統整的導引作用,換言之,絕非單純的所謂 「淫穢」文字所能比擬。影視處在「投訴主導」的恐慌下要求「淫審處」做,早已作出過千百次烏龍裁決的「淫審處」在頭腦不清的狀態下亂作判決,結果便是亂 上加亂、一塌糊塗。到底什麼是「二級不雅」、什麼是「淫穢物品」,向來難以劃界,常因評審者的處境和立場而大有相異。舉個例子吧。

4 月底,市面上出現了一本叫做《情長同志:香港十二位「男」同志口述歷史研究計劃》的百頁小書,計劃主辦者和出版者都是「香港性學會」,合辦者為「香港彩 虹」和「香港非正規教育研究中心」,負責採訪和撰稿者為15位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學生,書內各章,既詳錄了受訪者的成長經驗,亦細述了他們的性愛歷程, 隨手翻開一頁即可看見露骨度絕不遜於「情色版」的白描文字,以下這段已算是比較含蓄的了:

「第一次,我『出』了三、四次呀,有一次還是在浴室。我們接吻了很久很久才開胎脫衣服,那時一定是先脫了上衣,再過一會兒才脫褲,好像有一個flow 似的。我本身有包皮,很敏感的,也很少會反起它……(以下刪去)」

此等文字若出現在《中大學生報》,再經由「淫審處」以胡混之法審評,很有可能又屬於「二級不雅」,幸好,這些文字出現於同樣由中大學生所撰寫之專書之內, 該書又是由民政局「平等機會(性傾向)資助計劃」所支持,書的版權頁上也清清楚楚地寫明「平等機會資助計劃旨在資助促進不同性傾向人士的平等機會的活 動」。

這就是說,同屬露骨性愛,在一個官府單位眼中應該被禁被罰,在另一個官府單位眼中卻應該受獎受助,豈不反證了對於文字之認定與評價,絕不可斷章取義、絕不 應割裂分離?風暴仍在進行中,結局未定,但小孫悟空們至少上了寶貴的第一堂課: 「官」字真的是兩個口,而且非常嘴格分裂,一個口罵「淫!」,另一個口卻讚「正!」。信任哪張官嘴,小朋友請自己好好選擇。

Tuesday, May 15, 2007

愛中大

蔡子強﹕愛在漫天風雨時
——再評中大學生報事件
2007年5月15日

【明報專訊】作者為1987年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


如果要我說出自己最敬佩的大學校長,或許有人會覺得我不識時務,因為我心目中的人選,不是一位會為大學掙得很多捐款,也不曉得誇耀自己把大學建設成世界「第幾大」的人,但他卻有教我更加心悅誠服的胸懷——那是中大前校長高錕教授。

記得1993年,中大30周年校慶,舉辦了盛大的「開放日」來慶祝。但碰巧那時,也是六四事件後,香港學運最「激」的幾年,學生組織最恨歌舞昇平,於是便執意要與校方對幹。


高錕校長的故事

在 開放日那天,中大喜氣洋洋,冠蓋雲集,正當高錕校長要致辭時,冷不防被激進的學生衝上主禮台,在眾多嘉賓、家長、同學、校友的眾目睽睽之下,誓要搶走校長 手中的「咪」,以表達另類聲音,結果令台上亂作一團,擾攘達數分鐘之久,令人覺得中大丟盡面子。他們又把抗議的單張放在吹脹的避孕袋內,向現場人士派發, 極盡挑釁之能事。


事後,當校長步下禮台時,《中大學生報》的記者第一時間衝前採訪,詢問校方會否懲罰學生,怎料校長卻一臉詫異的說:


「懲罰﹖我為什麼要懲罰學生﹖」


那位學生記者頓時為之語塞,頗覺自己就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記得幾年後,有一晚與老師關信基教授促膝談心,提起這件往事,他才透露,事後差不多各方都排山倒海的要求紀律處分該等學生,但卻有3人由始至終堅持反對,最後才能頂住了壓力。3人中的其中一位,原來就是當事人,本來該是最受屈辱、最應意憤難平的高錕校長。


老師的訓勉


至於另一位,就是當日身為學生輔導長的關老師。我記得老師當時是如此跟我講的:「大學校園,本來就該是引發思潮、帶動社會前進的地方,如果我們的步伐和界線,都與外面社會的一模一樣,那又豈能起到帶動的作用呢﹖」


我完全能夠想像,當日身為輔導長的老師,會為此受盡多少壓力,受盡多少委屈,但當他道出那一番說話時,就是那麼一臉淡然,就像一切本當如此,像高錕校長當日一樣。


老師的學養,做學生的限於資質,學不上皮毛;但老師所講過的做人道理,做學生的,卻一直未敢或忘。


但 可惜當年中大的學生組織,卻不領情,因為校長接受北京委任為「港事顧問」,而一直對抗到底。例如出版學報,大字標題刊出「港事顧問粉飾太平,中大校長一 事無成」等辛辣、侮辱性字眼,令不少教授為之側目。但高錕校長本人卻一直以平常心待之,甚至每年從個人戶口中拿出兩萬元,捐助有財政困難的學生組織中人; 又每年都親筆撰寫書信,多謝學生組織對大學的貢獻;更幫助學生排難解紛,在一場教授與學生可能因教學評核而對簿公堂的官司中,為學生順利調解。


而另外一些更加偏激的中大學生,更加出版一系列以粗口諧音作為名稱的「小報」,刊登一些不雅、性器官的照片,尺度遠比今天的大膽,但當時校方也只是循循善誘,屢加勸喻,卻始終沒有紀律處分。


「法國思想之父」伏爾泰(Voltarie)曾經講過:「雖然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會至死也捍衛你說出那個觀點的權利。」從當年的中大校園,我完全能領會到這句說話的境界,也就是這些點滴和積累,令我們那一輩的學運反叛分子,至今仍十分熱愛中大。


「昨非」與「今是」


近日《中大學生報》的情色版,惹起軒然大波,都說同學偏離了社會標準,公眾不能接受。但社會標準,又真的應是學生運動及校園討論的極限嗎﹖


我 記得80年代初「香港前途談判」,中大同學冒著天下之大不韙,提出香港應該脫離港英殖民管治,民主回歸祖國。當時在這個醉生夢死的殖民社會,這是何等的離 經叛道,與所謂的「主流社會標準」,差距又豈能以道里計,公眾也是絕不接受,甚至更罵同學為「共諜」、「死左仔」。更有聲音說這些中大同學畢業後公司將永 不錄用,甚至催促中大應予以警誡。但20年後,事實證明,究竟又是誰對誰錯呢﹖


今天中大視為顯赫校友的鄭海泉先生,70年代曾是因為在街上 張貼「保釣」海報而被抓過的學運分子。朋友王慧麟曾到倫敦翻閱業已解封的殖民地機密檔案,才發現原來竟然有這位「鄭大班」的黑材料,他被形容為 「extreme radical student」,視之為麻煩搞事分子。


我相信當日也曾經有不少聲音,批評過這些同學影響校譽,損害中大學生形象。但幾十年後,一笑便已風雲過,鄭海泉已成了匯豐「大班」,當日搞學運的何安達,那個曾經拿水槍在宿舍「知行樓」周圍射,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死飛仔」劉細良,卻已成了行政長官曾蔭權的左右手。學生年代的稜角,本來就是理應如此。


那是一張倔強而非猥瑣的臉


上周四,我有透過電視直播收看學生報編委會的自辯論壇,在一張又一張同學的臉上,我看到的是一臉的倔強和純真,而不是淫褻猥瑣。雖然過去言語間,或許他們有頂撞過個別老師,但我相信他們都是真誠的。


我 相信,如果有一天同學願意反省,又或者歉疚的話,原因一定不是因為校方處分了他們,而是我們這些作為老師的,曾經以極大的耐心和誠意,來看待他們所做過的 事;如果好多年後,學生仍會惦記我們的,多半不會是因為我們教授過他們什麼具體知識,而是我們曾經以身作則,教導他們如何處世做人。


周六 回到校園,得知政政系的同學,在考試季節,大家都在捱更抵夜的時候,還是奮力「開夜車」,趕出了一份聯署聲明,並邀請我加入聯署。這群同學本來不是直接牽 涉在內,但都能如此見義勇為,做老師的常常鼓勵學生要有judgment,要有initiative,如今還夫復何求,即使再有些什麼,也只是枝葉,於是 立即簽名。


為什麼我們這樣愛中大


事件中,我一直只是個旁觀者,只是在旁邊說些風涼說話,我知道真正要負責的中大老師和同事,卻處身熱廚房,壓力都很大。


在 民粹主義肆虐的今天,傳媒會動輒不問情由,指摘我們「包庇」學生,把整間大學的校譽也「擺上枱」。我完全體會到校方調查委員會做決定時的難處,而大學輔導 長何培斌教授,早前接受記者訪問時亦透露,有需要時,他個人願意為學生提供法律支援,並以「有理想、有看法、有堅持」來形容學生報的委員。但我只想補充多 一句,能對學生寬容的,希望都能盡量寬容。


現在差不多每一間大學,都說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維,但當學生的看法與我們一模一樣時,哪用 大家多作lip service;相反,正正是當學生的看法與我們南轅北轍,與我們不同的時候,校方仍能表現出的尊重和包容,才真正最能體現出我們對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的 真誠,才最彌足珍貴。


我們都愛自己的學生,但當學生飛黃騰達,名成利就時,我們的愛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相反,正正是當漫天風雨,壓力鋪天蓋地,學生茫然無助時,我們的愛,我們所表現出的承擔,才是學生最需要的。


我們那一輩都十分愛中大,因為那是一個曾經容許我們犯錯、容許我們跌倒,以及容許我們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地方。我真切的希望,很多年後,我們的師弟、師妹、學生,也能夠有幸因同樣的原因,愛同一間中大。

Friday, May 11, 2007

Any guess?

霧月夜抱泣落紅。險些破碎了燈釵夢。
喚魂句,頻頻喚句卿須記取再重逢。
嘆病染芳軀不禁搖動。重似望夫山半倚帶病容。
千般話猶在未語中。心驚燕好皆變空。
小玉妻...

處處仙音飄飄送。暗驚夜台露凍。
讎共怨待向陰司控。
聽風吹翠竹昏燈照影印簾攏。
霧夜少東風,是誰個扶飛柳絮...


是十郎扶你...

生不如死,何用李君關注?

...願天折李十郎,休使愛妻多病痛。



Friday, May 04, 2007

What is Globalization?

And idea?

This word has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 Media cites it for virtually any unresolved issues (just like "culture" in the 90s). What does globalization mean? What are its effects on our lives?

Here is an excellent website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issue.

Thursday, May 03, 2007

Brazilian Breezes

Bought this CD not long ago, just serendipity. Packaging and everything is so plain but her voice is absolutely refreshing. This website provides some songs to sample. Highly recommend "Wave" -- click on the "play" button next to the title and enjoy!